八字算命可以相信吗(算命是否可信)
4
2023 / 11 / 26
兰州薛家湾出名是有很多的传说
薛家湾位于甘肃永登县城东南十里处的半山坡上,村里现有144户人家,641口人,过去这个村子的人几乎不种地,常年成群结队,在外流浪,以占卜算封和看手相为生。
薛家湾有许多传说,譬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与算命先生的故事、皇姑落难薛家湾的故事和周公与桃花娘娘的故事等等。
关于给雍正皇帝算卦的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人,要村里卜术最高明的人给他们算一卦。
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头接待这两个人,他让这二人报出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又仔细端详一会儿他们的脸膛,然后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二人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宰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绝:“好历害的卦术!”这两个人正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和他的丞相。
两人又问算命先生说:“你自己是什么命?”算命先生一掐指说道:“兵部侍郎的命。”之后又说他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进京,某年某月某日见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皇上心里想:“你想得到挺美,我偏不让你当官,看你算得准不准。”于是,回去提前一个多月发圣旨,让算卦先生进京,结果遇上了连绵阴雨,耽搁了进京赶路的时间,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时间到北京见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动,真给他封了唯独剩下的一个兵部侍郎的官。
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头接待这两个人,他让这二人报出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又仔细端详一会儿他们的脸膛,然后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二人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宰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绝:“好历害的卦术!”这两个人正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和他的丞相。
两人又问算命先生说:“你自己是什么命?”算命先生一掐指说道:“兵部侍郎的命。”之后又说他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进京,某年某月某日见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皇上心里想:“你想得到挺美,我偏不让你当官,看你算得准不准。”于是,回去提前一个多月发圣旨,让算卦先生进京,结果遇上了连绵阴雨,耽搁了进京赶路的时间,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时间到北京见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动,真给他封了唯独剩下的一个兵部侍郎的官。
薛家湾还有一个救助落难皇姑的故事:话说同治年间天下大乱,皇帝的一个女儿落难失散,被薛家湾人收留下来。她在薛家湾两三年后,又回到了北京。
皇帝为了感谢这些算卦的人,要封官给他们,但被他们婉言谢绝了。“那就分些地给你们吧!”皇帝说。“不要,要地没用。”他们也不要。后来又要给他们钱,薛家湾人还是不要。没办法,皇帝只好说,“干脆封你们走州吃州,走县吃县吧!”
于是,这些人从此走到哪里总是到哪里的衙门里去吃住。
有人暗访,村里男女老少对占卜术都不陌生,成年人里面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身手不凡。男女分工,各行其道。男人占卜算卦,女人专看手相。占卜主要技术有:课中(批八字)、交合昭盘(相面)、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救等。特别令人不解的是男人还擅长禳灾解术(解灾,又称镇法),有两种,桃花镇和聚星镇。
薛家湾的女人都能说会道,异常聪灵,看手相十分灵准,甚至有的女人的长相也和吉普赛人十分相似。
薛家湾人的神秘,还在于他们独有的这门技术,绝不外传他人,严格尊守着父传子,母传媳的规矩。薛家湾人因此从不与外人通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里面渐有“反叛”之人),村里人大多是亲套亲,亲连亲,动了骨头连着筋。
在薛家湾还有一些奇特现象,男人长于育婴和饮烹之道。茅厕一律都在院外,有统一格式,很整洁卫生。
凡是外来客只要一进村方位就分辨不清。笔者两次到过薛家湾,都弄错了东南西北的方向,令人不解的是只要你一走出村子,立刻就能分出东南西北。所有的外来人都会犯辨不清方向的同样的一个错误,据说这薛家湾村落的建筑结构和整体布局,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排列设计的。
对于薛家湾人神秘的生活习俗,一些学者颇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占卜算命,解灾的灵验程度更是大惑不解,都说薛家湾人的占卜算命和禳灾术的确有某些值得研究的“神秘之处”。
1、赵铮
赵铮(1925、3月—2006、12月),女,原名赵淑君,赵沨(详见前文)胞妹。祖籍今项城市范集乡小王庄,出生于开封,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春节,河南籍诗人徐玉诺看过赵铮演出的河南坠子《摘棉花》后,找到她说:“赵铮,你唱的坠子,听起来像乔清秀的唱调,可又不是,你把它改动了、丰富了,这就对了。不能停留在学谁像谁,那是继承。要有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创造,要走自己的路。”
在徐玉诺的点拨下,赵铮对《摘棉花》进行了反复揣摩,进行了创新。赵铮是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赵派坠子宗师,享受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曾任河南省第一、第六届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七届委员,民盟河南省文艺界支部主任委员、民盟河南省妇女委员会第六至八届主任,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刘宗琴
刘宗琴是登封大冶镇人,12岁拜河南坠子艺人刘魁为师,学会了几部大书。14岁独闯江湖,在西安、宝鸡站棚演唱,崭露头角。西安的刘喜禄,又教会她《响马传》、《西凉国找父》等长篇书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刘宗琴用“中路河南坠子”、“乔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会,把谢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宗琴的书迷遍布城乡。有一次在密县(今新密市)一村庄演出,邻村十几里外的农民手举火把陆续拥向书场。拥挤中一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进山沟腿骨摔折,村民忙找来门板要送他去医院,老人说:“不去医院,我要听刘宗琴说书。”众人只得把他抬进书场。耳听坠琴高奏,简板连击,刘宗琴粗犷豪放的演唱,丁老汉早忘了疼痛,直到书尽散场,他才去了医院。
3、乔清秀
乔清秀(1910~1944)中国河南坠子艺人,河南坠子北路调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着称。她幼时接受多种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熏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的短段曲目。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大姐可要强,不吃不喝也得把曲儿唱好,免得别人瞧不起。”乔清秀的一个妹妹阮秀娇评价她说。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
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固执。
4、乔利元
乔利元(1898年~1940年)小名春秋,乔派坠子创始人。南乐县北乔崇疃村人。出身普通农家。少时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十几岁到本村一户姓杨的富户家当“掌鞭”(雇工)。东家会唱山东大鼓,又会弹三弦,乔利元就跟东家学弹唱。17岁那年,乔利元离开杨家到大名县龙王庙镇投师名艺人程长会,正式学唱山东大鼓,开始了梨园艺术生涯。不久,乔利元改唱河南坠子,唱腔带有浓厚的梨花大鼓味儿,听起来耐人寻味,别具特色。
1926年,乔利元与小他12岁的乔清秀结婚。此后,乔氏夫妇便常在邱县、临清、聊城、济南、安阳、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巡回演出。乔清秀在乔利元的帮助下名声大振。演出之余,乔利元帮乔清秀革新、改造河南坠子传统唱腔,与清秀一起共同创立了乔派坠子。
1929年,乔氏夫妇到天津,先在“玉茗春”、“东来轩”演出,后在“小梨园”与着名京韵大王刘宝全同台演出。乔清秀唱腔抑扬分明,清脆自如,嗓音甜润,字正腔圆,情感逼真,配合动作,幽默高雅,一时轰动天津艺坛。各剧场不惜重金聘其演出。海报一经贴出,门票抢购一空。乔清秀每次出场欢声雷动,谢幕掌声经久不息。后,她应邀赴北京(旧称北平)西单游艺场演出,名震京都。
5、董桂枝
董桂枝13岁登台演出,16岁应邀赴天津献艺,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董派坠子,气正腔圆,深沉悲亢,婉转含蓄,荡气回肠。其演唱内容,多为三国,列国人物故事。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乔、程、董三大流派,董桂枝就是“董派”创始人。
1934年,董桂枝在上海美国胜利唱片公司,天津昆仑公司录制唱片《俞伯牙摔琴》、《哭祖庙》、《火烧棉山》、《相府借银》、《兰桥会》、《玉堂春》、《九子图》等大量唱片。1983年,中央电视台录制董派传统保留节目《走马荐诸葛》。董桂枝对河南坠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赢得了“坠子大王”的美称。
6、程玉兰
程玉兰(1970年~1968年)女,河南坠子演员。字香圃。自幼拜师王玉和学艺,出师后遍走河南,直隶(河北省)城、镇、乡村。20岁来天津,继乔清秀、董桂枝之后,她是第三名河南坠子演员,自成一派。1911年她到天津后,名茶园争先约请轮流演唱。曾与董桂枝搭档演出双唱,二人风格虽异却配合严谨,因程玉兰曾嫁董家之兄永信,故观众称她们是“姑嫂英雄”,并灌制唱片多种。
1940年她与董永信离异。20世纪40年代初,她的演唱艺术达到高峰,成为河南坠子曲种的主要演员,被称为“坠子大王”。1953年,她参加天津市广播曲艺团,随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好评。后因下肢瘫痪,不再登台演出,致力于授徒传艺。她对学员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嘉掖后进不遗余力,深得文艺界赞许。
程玉兰嗓音高亢、爽朗,低音也柔和,翻高落低刚柔相济。演唱时口齿伶俐、表情细腻,唱腔幽邈绵密,后期稍趋宽低。她用河南方音演唱,注重吐字发音技巧的使用,字重、气足、韵味厚。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唱法绝不雷同,并能把感情溶化于曲词、腔调中,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当然在早起的时候还有郭成德和从道情说唱改为河南坠子书表演的薛玉湘、赵明堂、胡明善、徐振东、艾宝莲等。民国初年,又有孙民德、冯治邦、党治法、刘世禄、程万林、高治安等艺人在开封和郑州一带享有盛名。1952年以后,国家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外地许多河南坠子艺人先后来到甘肃,使甘肃成为河南坠子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地方。
中国的大地中心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
中国地理几何中心在兰州
白云观里面的道长不会明面上给人算命抽签啥的,只有认识的熟人,在特定范围的圈子里给算命的,只是不会在观内给人算命。
薛家湾位于甘肃永登县城东南十里处的半山坡上,村里现有144户人家,641口人,过去这个村子的人几乎不种地,常年成群结队,在外流浪,以占卜算封和看手相为生。
薛家湾有许多传说,譬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与算命先生的故事、皇姑落难薛家湾的故事和周公与桃花娘娘的故事等等。
关于给雍正皇帝算卦的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人,要村里卜术最高明的人给他们算一卦。
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头接待这两个人,他让这二人报出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又仔细端详一会儿他们的脸膛,然后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二人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宰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绝:“好历害的卦术!”这两个人正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和他的丞相。
两人又问算命先生说:“你自己是什么命?”算命先生一掐指说道:“兵部侍郎的命。”之后又说他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进京,某年某月某日见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皇上心里想:“你想得到挺美,我偏不让你当官,看你算得准不准。”于是,回去提前一个多月发圣旨,让算卦先生进京,结果遇上了连绵阴雨,耽搁了进京赶路的时间,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时间到北京见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动,真给他封了唯独剩下的一个兵部侍郎的官。
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头接待这两个人,他让这二人报出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又仔细端详一会儿他们的脸膛,然后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二人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宰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绝:“好历害的卦术!”这两个人正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和他的丞相。
两人又问算命先生说:“你自己是什么命?”算命先生一掐指说道:“兵部侍郎的命。”之后又说他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进京,某年某月某日见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皇上心里想:“你想得到挺美,我偏不让你当官,看你算得准不准。”于是,回去提前一个多月发圣旨,让算卦先生进京,结果遇上了连绵阴雨,耽搁了进京赶路的时间,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时间到北京见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动,真给他封了唯独剩下的一个兵部侍郎的官。
薛家湾还有一个救助落难皇姑的故事:话说同治年间天下大乱,皇帝的一个女儿落难失散,被薛家湾人收留下来。她在薛家湾两三年后,又回到了北京。
皇帝为了感谢这些算卦的人,要封官给他们,但被他们婉言谢绝了。“那就分些地给你们吧!”皇帝说。“不要,要地没用。”他们也不要。后来又要给他们钱,薛家湾人还是不要。没办法,皇帝只好说,“干脆封你们走州吃州,走县吃县吧!”
于是,这些人从此走到哪里总是到哪里的衙门里去吃住。
有人暗访,村里男女老少对占卜术都不陌生,成年人里面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身手不凡。男女分工,各行其道。男人占卜算卦,女人专看手相。占卜主要技术有:课中(批八字)、交合昭盘(相面)、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救等。特别令人不解的是男人还擅长禳灾解术(解灾,又称镇法),有两种,桃花镇和聚星镇。
薛家湾的女人都能说会道,异常聪灵,看手相十分灵准,甚至有的女人的长相也和吉普赛人十分相似。
薛家湾人的神秘,还在于他们独有的这门技术,绝不外传他人,严格尊守着父传子,母传媳的规矩。薛家湾人因此从不与外人通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里面渐有“反叛”之人),村里人大多是亲套亲,亲连亲,动了骨头连着筋。
在薛家湾还有一些奇特现象,男人长于育婴和饮烹之道。茅厕一律都在院外,有统一格式,很整洁卫生。
凡是外来客只要一进村方位就分辨不清。笔者两次到过薛家湾,都弄错了东南西北的方向,令人不解的是只要你一走出村子,立刻就能分出东南西北。所有的外来人都会犯辨不清方向的同样的一个错误,据说这薛家湾村落的建筑结构和整体布局,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排列设计的。
对于薛家湾人神秘的生活习俗,一些学者颇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占卜算命,解灾的灵验程度更是大惑不解,都说薛家湾人的占卜算命和禳灾术的确有某些值得研究的“神秘之处”。
五泉山广场那里应该有很多起名字的算命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