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瓢泼大雨发水智慧气象 数据秒回

周公解梦 5 2023-06-21 11:49:17

广西百色市靖西气象局新地面观测站站址。高宇杰摄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运行后,观测频率、传输效率和数据量的提升,增强了我国气象观测“监测精准”能力,将更好满足天气预报需要服务。 “准确预报、精细服务”需要强有力的支撑。

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由全国试运行转为正式业务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时代,将在更高水平上用气象现代化成果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应用卫星遥感、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上个世纪,老一辈气象观测员依靠笔、纸、电报这“三件旧物”开启了中国的气象事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开始发力。 2010年至2010年,中国气象局分批完成了自动气象站的推广建设和应用。 2009年,中国气象局调整了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拉开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序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全面自动观测逐渐成为现实基础。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此前经历了试点运行和全国业务试运行两个阶段。 2010年11月至6月,黑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新疆、青海等7省(区)气象局开展试点工作。 2010年6月15日起,此项工作由试点阶段转入全国业务试运行阶段。

提升气象观测“监测精准”能力

3月31日21:00,随着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台站业务软件中完成总云量、云高等参数设置,数据传输入库正常情况下,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造业务正式运行,切换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监测显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运行后,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提高约4至8倍,云观测次数站点比人工观测高3倍左右,数据量比人工观测高3倍左右。增加10倍;观测数据传输时间由分钟优化为秒级,到报完成率达99%以上,传输频率由5分钟提高到1分钟,数据传输频率和效率大幅提升。地面气象观测频次、传输效率、数据量的提升,增强了我国气象观测“精准监测”能力,将更好满足天气预报服务需求,为实现“预测准确、服务精细”的要求。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新文强调,要满足“监测精度”要求,保障观测系统安全运行,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观测新问题改革发展; (各区、市)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统筹推进布局,完成业务切换后,由原来的观测转变为观测设备维护和现场检验、校准或检测、质量管理等,切实做好系统和设备保护工作。

目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天气服务中心等单位正在评估自动化改革对预报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密切关注观测资料接入环节、解码、商务平台应用。确保它顺利有序。

助力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梦梦见瓢泼大雨发水智慧气象 数据秒回

以往,很多气象观测员入行的第一课是:观测时间一到,即使天上有“刀”,也要到观测场回读数据并按时上报。有的观测员在寒风呼啸时用绳子绑住身体完成观测,有的观测员在寒冷的冬日早晨被冰冷的设备困住,有的观测员淋着倾盆大雨跑到观测场……

59岁的高继才从2010年开始在山东泰山气象站从事地面观测工作。刚到泰山气象站时,山上没有路,工作设备和设施也很差。生活用品都被大家捡了起来,至少要走五六个小时。高继才和他的同事们既是观察者,又是“挑山客”。每次他们负重上山,都要“隔离”20多天。

“之前执勤期间,我24小时都不敢闭眼,生怕眯着眼睛错过报道。大家心里时刻都有一根弦。图文报道7个,航空24个每天都有报道,还有时间不规律的危险,报纸和重要报纸不能耽误,久而久之,做梦就成了观察者的“职业病”。高继才说,虽然自己经常梦见阳光纸被风吹走,但现实中从未发生过。但是,“在刮风的日子里,我们会格外小心。我们总是成对观察,一个收集旧纸,另一个用新纸代替。”

做梦梦见瓢泼大雨发水智慧气象 数据秒回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后,国家气象观测员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地面观测完全自动化,这让我们充满喜悦。我们期待未来更智能的观测,更硬核的‘智慧天气’。”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气象局实地工作,从事观测业务的余丁是一名90后观测员。雄安新区成立三年来,他发现气象现代化发展迅速,前所未见的气象装备也纷至沓来。

“我刚刚学会了测量室内气压,观测是自动化的;我刚刚熟悉了各种云类型,观测是自动化的;然后,冬季降水、能见度、天气现象都自动化实现了。 “于鼎说道。

随着雄安新区“未来站”建设,智慧气象示范、气象技术创新引领、气象服务数据融入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等项目落地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总而言之,观测场中矗立着越来越多令人惊叹的仪器设备。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面气象观测综合自动化的巨大变革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自然结果。以此为新起点,气象观测人员将着力解决应急观测、设备维护、研究分析、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新挑战。我国气象行业将瞄准“监测精准”目标,着力发展全领域、全要素、全时段的综合气象观测,深化业务能力建设,推动气象行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

《人民日报》(2009年4月3日第12版)

  •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为用户自行发布或转载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2449504386@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原创资料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本文共 2130个字。
  • 本文地址:https://www.chengshikeji.com/html/2Db22e930D46D593.html
上一篇:阳历6月11日出生的是什么星座,阳历6月11日出生的是什么星座的人
下一篇:窗户对十字路口风水,窗户朝十字路口吗房子能买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