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鸡宝宝(鸡年女宝宝名字有哪些)
24
2023 / 11 / 18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提到黑奴两个字便会心生怜悯,便会感觉生不如死,因为他们的命运实在太卑微了。
可是,16-18世纪的俄国,白人奴隶也是同样的命运。他们甚至还不如黑人奴隶,命运轻贱到不如主人的一条猎狗。
16世纪初期,俄国农奴尚有一丝生存空间。但随着伊凡雷帝的上位,农民越来越压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后来,俄国进入饥荒时代,3年饥荒让农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城里寻找生机。这样一来,农村没有人,而城里人满为患。
伊凡雷帝下令:所有农民是与土地捆绑在一起的,而且永久有效。这样一来,土地拥有者便成了超级大奴隶主,他们只要拥有家民,便可以同时获得土地。
这种买一赠一的方式让奴隶主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农民则慢慢变成了只有呼吸空气才是免费的人生。
农奴的权力受到压制,奴隶者的颐指气使就越来越不可一世。至18世纪,农奴已经成为了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将一个奴隶卖出去。
这样做的悲剧就是:假如被卖的奴隶有家有室,那单独被卖出后,他的原有家庭便被迫拆散。然后,这家人可能就会一个又一个地被卖掉,从此成为各不相联系的陌生人。
最可悲的是,这些农奴被贩卖的价格简直令人发指:很多时候,奴隶主根本不需要支付现金,他们只要拿出一匹马,甚至是一条狗,就可以换一个农奴。
从资料来看,当时的农奴价格被标为200-250卢布不等,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年龄、性别,甚至是相貌,会被定出不同的价格。
在奴隶主眼中,有些农奴远不如自己饲养的一只猎狗,买卖他们连看都不需要看,只是随性而起。
有时,一个奴隶主在牌局上都不用掏现金,他们往往是在输钱时,随手一指,便将一个奴隶变成了自己的“筹码”。
而这些奴隶并不是最悲惨的,倒是那些女奴更加可怜。她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容貌而成为奴隶主加以“重用”的条件。
当时的奴隶主身份越高,享受的条件就越极致。家里拥有剧院、乐队都是平常的事情,有的奴隶主家里的乐队可多达百人。
而这些成员便都来自农奴,她们被培养成指挥、作曲、演员、歌手等不同身份,然后组成一个壮大的团队,专门为主人演出。
不要以为这样很开心,没有工资不说,动辄打骂也是常事,更甚至,当着客人的面就会被惩罚,让你生不如死。
比如,在演出过程中,女奴仅仅是因为扮演角色不够投入,就有可能当场遭到主人的耳光。而且,主人还会威胁:演出结束就拉去马厩好好打鞭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奴还要继续演出,那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可这却只是她们命运的冰山一角。
据说,在当时一位亲王家的剧场,人们就可以看到有的奴隶一边戴着金属项圈一边为客人服务。那个项圈非常沉重,而里面则带有尖刺,他只要轻轻动一下脖子,就会被刺伤或者划破。
为什么要给奴隶戴这种东西,不过是因为他在演出失误了,或者是跑调了。为此,他必须要付出代价。
而年轻漂亮的女奴们,在为客人演奏完毕之后,就要化身侍者,端盘子、上菜,各司其职。一餐饭罢,她们还可能成为被送进客人卧室的人。
有资料记载,俄罗尼古拉·尤苏波夫亲王在这方面极为放纵,他家里的女奴数以百计,只要他拍拍手,或者是敲一下手中的手杖,那些女奴就必须脱掉衣服围着他翩翩起舞。
当然,在女奴可怜的现实中,也偶有幸运者。比如女奴普拉斯科维娅,她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舍列梅捷夫家族的家生奴隶,从8岁开始就跟在家族继承人尼古拉·舍列梅捷夫身边,她比主人小了19岁。
尼古拉舍列梅捷夫是个非常文艺的青年,绘画、小提琴、古钢琴样样精通。在他的教授下,普拉斯科维娅成为了当地最出名的歌手。
“绚烂美丽的奇迹,音域惊人地宽广,感情饱满,打动人心,音准精确,声音清澈。”
尼古拉·舍列梅捷夫为她打造了多场演出,连当时的女王叶卡捷琳娜都点名听她的歌剧,并在听完之后赞其为“最杰出的表演”。
为此,普拉斯科维娅得到了女王亲自召见,并得到了价值350卢布的钻石价值。这对于奴隶来说是不敢想象的,因为她自身的价格也不会超过这枚价值。
后来,尼古拉·舍列梅捷夫爱上了这个女奴出身的姑娘,他废除了普拉斯维科娅的奴隶身份,准备娶她过门。
可是这种行为受到当时贵族奴隶主们的一致反对,毕竟,尼古拉·舍列梅捷夫太富有了,他家的农奴总计21万名,这比当时圣彼得堡的总人数还要多。
如果他娶了一个奴隶为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奴隶从此翻身的现实呢?所以,所有的奴隶主都站出来反对。
但尼古拉·舍列梅捷夫还是在年与普拉斯科维娅结婚了,为此,他们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可惜,普拉斯科维娅在结婚两年后就离世了:生下儿子迪米特,3周后病逝。可就算这样,那些奴隶主也没准备接受她,连她的葬礼都不肯参加。
这就是奴隶的命运,出生于奴隶,一生都会是奴隶,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最终依旧只能是奴隶。
不得不说,当时的奴隶主是非常贪婪且无情的,他们牢牢控制着奴隶的人生,将他们当成机器,培养他们各种技能,但又不给他们自由。
哪怕是结婚这样的事情,奴隶也没有权力自己做主。假如谁敢未经主人的同意而谈情说爱,后果可能就是持续一生的羞辱与虐待。
就这样讲吧,作为奴隶,他们是没有自己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行为按标准。主人的话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这样的人生与那些被贩卖到异国他乡的黑奴又有什么不同?又或者说,肤色与命运有什么关系呢?该受苦的依旧受苦,该被奴役的依旧被奴役,只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生存者。
而这样的现状一直到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发表《独立宣言》依旧没有改善,他嘴里讲着“人人生而平等”,实际却拥有大量的奴隶与庄园。
这种被奴役,被压迫的生活一直到年,才在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中被废除。只是,想要真正废除这一被人奴役的现实,依旧要付出若干的时间。
昔日将人当作私有产物的贵族们不会那样轻易放弃,而被奴役的人生也不会马上翻身成为主人,这种种的习惯与思维,注定要谱写一首催人泪下的歌剧。
不过,俄国的奴隶们还要感谢普拉斯科维娅,因为她与主人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二世,他才产生了“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的想法,从而废除了奴隶制度。